国博连开两展 圆明园兔首领衔******
本报讯(记者 刘冕)春风有形,瑞兔留痕。昨天,“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圆明园海晏堂兔首领衔80余件年味儿十足的文物亮相。
整座展厅张灯结彩,策展人介绍,“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此次展出的文物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涵盖玉器、瓷器、铜器、石器、骨角牙器、书法、绘画等多门类物质文化遗存。
第一件亮相的文物就是重磅——圆明园海晏堂兔首。铜像立着双耳,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不少观众一进门就挪不动脚,举起手机和它合影。作为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之一,它的设计师是意大利人郎世宁。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兔首等铜首一度流失海外。直到2013年,它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以家族名义归还中国,由国家文物局划拨给国博收藏。
展厅里,各式各样的“小兔子”都有自己的故事。3000多年前的“癸卯”卜骨被陈设在放大镜下面,它所使用的天文历法与文字绵延至今。从唐代至清代的多件玉石兔饰或奔或伏、或坐或伫,憨态可掬;明代的白玉双兔耳杯妙琢精治,呈现出匠人的巧思;一枚元代兔纹铜押上,兔子回首,口衔瑞草,寓意吉祥长寿。策展人透露,一些展品是首次和观众见面。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也将在国博开幕,500余件(套)文物藏品、200余件(套)药材实物按“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撷英”“传承创新”等单元,讲述中医药的故事。
(《北京日报》 2023年01月19日 第14版)
IDC: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整体市场规模约23亿美元******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月4日消息,据行业分析机构IDC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整体市场规模约2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市场整体放缓。但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数字化转型、元宇宙、AIGC等概念加持下,人工智能加快与千行百业融合创新,有望带来下一波快速增长。
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达到9.76亿美元。市场驱动力主要来源于智慧城市、工业质检、智慧商业以及疫情防控带来的视觉场景需求。
2022年上半年语音语义市场规模达到10.54亿美元。市场驱动力主要来源于语音语义产品应用的进一步规模化落地,以及基于智能对话、自然语言处理在新场景新需求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2022年上半年机器学习市场规模达到2.75亿美元。拉动本期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及制造、能源、新零售等场景的进一步升级。
IDC中国新兴科技研究组高级分析师李浩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快与千行百业融合创新,涌现出新的市场需求和产品服务,整体生态呈现出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入的繁荣景象,资本市场也逐渐回归理性,有利于整体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面向未来,技术的演进升级和应用范式的颠覆创新,将培育出新的独角兽企业和发展空间,企业需要明确长短期战略发展路线,积极开拓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服务,积累行业资源并打造标杆案例,逐步抢占并扩大市场份额。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