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今冬最火 专家支招怎么煮才能更香更安全******
冬日午后,约上三两好友,盘腿而坐,用陶炉点上炭火,架上铁网,静静煮上一壶茶,围着摆上橘子、番薯、年糕等各类瓜果零食,入冬的仪式感瞬间拉满。
近日一股名为“围炉煮茶”的冬季养生潮流火了,惹得无数网友“打卡”:找角度拍美照发朋友圈,再精心配上文案,一口热茶下肚,整个人都暖暖的,这种既美味又极具意境的休闲方式,深受年轻人热捧。
1月11日,江城专家提醒,“围炉煮茶”虽好,可一定要注意方法,否则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
好友围炉煮茶相谈甚欢
几个小时后却晕倒在地
48岁的张先生(化姓)在外务工一年,近日回乡后,同村好友吴先生(化姓)特地买来好茶前来探望叙旧,相谈甚欢的两人在客厅一边围炉煮茶,一边烤着番薯、年糕。近3个小时后,回到家中的家人才发现,两人倒在地上,嘴角有呕吐物,呼之不应,于是赶紧呼叫救护车将他们送至长江航运总医院。
到达医院时,张先生和吴先生神志昏迷,接诊的长江航运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莉高度重视,经详细询问家属,了解到意外发生时,虽客厅有开窗,但缝隙较小,现场有明显未燃尽的炭火及浓烈的炭火味。凭借高度的职业敏感,孙莉怀疑,他们可能是因不当围炉煮茶造成了一氧化碳中毒。
为尽快明确诊断,孙莉建议立即为两名患者完善急诊碳氧血红蛋白、头部CT等检查,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度)合并中毒性脑病。时间就是大脑,孙莉团队及时给予了患者急救高压氧对症治疗,经1次治疗后患者意识状态均明显好转,后续遵医嘱经过足疗程的治疗后,目前已完全康复出院。
无独有偶,上周末,24岁的张女士(化姓)和闺蜜相约在家里围炉煮茶,聊聊天,喝喝茶,红泥小火炉,气氛拉满。小姐妹们的话题怎么也聊不完,从天亮聊到了天黑,张女士突然觉得有些头晕、恶心,于是起身去卫生间,结果一到卫生间就吐了,等她吐完缓过劲来回到房间,发现好友已经昏倒在地了。她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将她们送至武汉市第六医院救治。该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任胡颖接诊后判断,二人均为一氧化碳中毒,这和两人在室内长时间围炉煮茶有关。
室内围炉煮茶存隐患
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在网友“晒”出“围炉煮茶”的图片中,除了郊外露营、小院聚餐等室外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如何宅家“围炉煮茶”。有的邀请好友来到家中,有的一家三口围炉而坐,煮茶的场所则是客厅、阳台甚至卧室。而在评论区的一片羡慕声中,也有网友说出疑虑:“在家烧炭不会一氧化碳中毒吗?”“我也喜欢这样的氛围,但担心室内烧炭不安全。”
毋庸置疑,炭火是围炉煮茶的核心,但使用炭火,却暗藏着不少健康隐患。1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等江城多家医院了解到,每到寒冬季节,因在室内不当烤火取暖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数量都会明显增加,今年冬季因在室内围炉煮茶而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也显著增多。
武汉市第六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任胡颖介绍,含碳的物质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人体内绝大部分的氧是通过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来运输的,但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气的200多倍,所以一旦它进入血液就会迅速抢占血红蛋白。氧气失去了运输工具,机体就会缺氧,缺氧加上一氧化碳蓄积引起的机体中毒反应,随之产生一系列症状,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
胡颖指出,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所以一氧化碳中毒一般都是悄无声息地发生。轻度中毒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至20%;中度中毒患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会出现多汗、心率加速、烦躁、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至40%;重度中毒患者则会陷入昏迷状态,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概率很高,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长江航运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莉表示,在室内围炉煮茶活动并不安全。因为室内空间比较狭小,特别是在门窗都关闭的情况下,由于炉火燃烧不充分导致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很好地排出,极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她提醒,使用炭火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让炭火充分燃烧,特别是在室内围炉煮茶时,切记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即使是使用无烟炭,也必须要开窗且开窗缝隙不可太小,保持空气流通。
选择茶饮方别盲目跟风
维C丰富水果烤制应适度
除了安全,如何喝得健康也是不少围炉煮茶爱好者关注的重点。其实“新晋顶流”围炉煮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煮茶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但如今人们对煮茶有了更多需求:既要养生,又要兼顾口感,为此壶中的茶饮方则显得格外重要。
那些茶适合围炉煮茶?长江航运总医院营养科何艳副主任医师介绍,适合煮的茶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工艺到位的岩茶,因茶叶内质丰厚而适合煮茶,如野生岩茶、老枞水仙、肉桂等岩茶。岩茶蕴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有机质含量高,高温煮茶时,茶汤中浸出物增加,人体能吸收更多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二是年份长的茶,例如老白茶、普洱茶、传统工艺制作的铁观音等。这类老茶经过时间沉淀,产生浓郁的“沉香”,内敛而饱满,令人回味;三是发酵重的茶叶,如黑茶、熟洱、老茶头、红茶等。这类发酵程度高的茶叶,滋味醇厚,适宜煮茶。特别是红茶除了清饮,加入牛奶用来煮调饮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她指出,不适合煮的茶一般有绿茶、黄茶、花茶等。因为它们喝的就是新鲜。如果用来煮,过高的水温反而会破坏鲜嫩的茶味,使咖啡碱析出过多,味道苦涩。比如花茶放入水中煮沸,会丧失其原有的色、香、味,损失大部分营养成分,因此一般建议冲泡饮用。茶饮方的选择应结合个人喜欢、茶本身的特质以及药理等诸多方面来综合选择,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随意自制,以免养生不成反而伤身。
对吃货朋友而言,现代版的“围炉煮茶”,茶并非主角,各式各样的茶点最让人心心念念,尤其是烤水果:烤柿子、烤甘蔗……拨开清香扑鼻的果皮,将温热的果肉送入口中,简直甜到心坎里。水果在加热后是否会损失很多营养,对身体造成影响?
何艳表示,冬季寒冷天气干燥,呼吸系统不适高发,围炉煮茶时确实可以配合一些烤水果,比如橘子、甘蔗等。水果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有益于健康的营养成分,都存在于果皮之上。如果在吃水果时能把果皮用火烤一烤,就可以把水果皮上有益于健康的成分,烤进果肉中。例如,鲜橘子火烤之后就有了陈皮水的效果,如果喉咙不舒服,吃完之后能起到一定的化痰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尽量不要长时间烘烤,只要烤制适度,营养成分的损失是微乎其微的。(周珊 刘望)
2022最时髦知识点来了!测测你是不是个文化人儿******
中新网北京12月30日电(刘越)从二十四节气登上冬奥开幕式,到《兰亭集序》在太空出圈;从“天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之争,到“林黛玉发疯文学”飙红……走过2022年的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更有文化了?
咱是不是文化人儿,来鉴定一下吧!
1、你的暧昧对象给你送了一束花,你高兴之余,发现他给前女友也送了一束,如果你是“林黛玉”,你会这样对他说:____。
A、菀菀类卿,暂排苦思,亦除却巫山非云也,如此倒也不负了你脚踏两条船的名声,这些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
B、这花是单给我一个人儿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瞧瞧,我不过就是多说几句,哥哥就这般模样,算了,是我斤斤计较了。
C、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海王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D、我爱你爱得好痛苦好痛苦,我也知道你爱她爱得好痛苦好痛苦,你们曾经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答案:B
同学们,很明显这是一道送分题!A是隔壁黑化的钮祜禄·甄嬛,C是乱入的鲁迅先生,D是对着尔康嘤嘤嘤的夏紫薇。
2022年,“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网络,林妹妹阴阳怪气又不失俏皮的怼人方式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与模仿欲。如:“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林黛玉发疯文学”的精髓在于一针见血,善用虚拟语气结合反问句,加上“早知”“怕是”“讨人嫌”“无趣”等词,用自嘲的方式堵得人无话可说。
2、“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自打在2022年春晚上亮相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持续出圈的同时,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请问下列选项中,“雪青色”是哪一项?
答案:D
这是一道典型的陷阱题!我们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从字面上看,“雪青”像是青白色,实际它是一种蓝紫色。
中国的色彩美学是一门大学问,非常容易丢分!易错点还有很多,譬如“月白”不是白色而是淡蓝色,“踯躅”这种看起来和颜色不沾边的词可以用来形容杜鹃花的艳红,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则是“青色”,这个知识点年年考,年年有人错!
“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青指的是枝叶翠嫩,“天青色等烟雨”的青源于雨过天晴后的自然天色,“青丝”形容黑色,“鸦青”是乌鸦羽毛的颜色……别问,问就是古人有才,古人任性。
3、7月,法国某奢侈品牌被指抄袭中国传统服饰,其发布的一条黑色百褶长裙与中国马面裙的形制高度相似。你知道“马面裙”为什么叫“马面”吗?
A、裙子外观狭长,长得像马脸一样
B、女子穿上这种裙子便于骑马
C、因形似城墙“马面”结构而定名
D、该裙由明朝马皇后设计,故称之为“马面”
答案:可能是C
马面裙因“马面褶”而得名。《明宫史》有云,“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
而关于“马面”的称呼来源,目前国内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古代城墙旁有一个突出的塔楼式建筑,该结构被称为“台城”,又名“马面”。马面裙的形制与其相似,故称之为“马面”裙。
然而截至目前,并无权威、直接、确切的史料记载来佐证以上的解释。因此,这道题只能说答案可能是C!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是不是很想揍小新?
4、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盛大开幕。在开幕式上,美轮美奂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世界,中国式浪漫为世界呈现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冰雪盛宴。请问在这个梦幻之夜上,没有出现的文化元素是:
A.立春
B.清明
C.三伏
D.冬至
答案:C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敲黑板!同学们,重点来了:立春、清明和冬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三伏不是,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如今,二十四节气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看到没有,必考题!回去好好记一记。
5、作为享誉国际的体育盛事,北京冬奥还有神秘力量加持——中国美食。全世界运动员疯狂带货,各种美味频频出圈。比如,谷爱凌一边等分数一边吃【jiu cai he zi】的动作让这一传统小吃登上热搜。那么,谷爱凌吃的究竟是什么?
A、韭菜和子
B、韭菜盒子
C、韭菜核子
D、韭菜合子
答案:D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盒子”是“盛东西的器物”,“合子”则是“类似馅儿饼的一种食品”,核子可能和物理关系更大一些,而“和子”好像更像个外国人名。如此看来,“韭菜合子”写法更为规范。
无独有偶,其实不少美食的名称都颇有争议。以下这些美食,你都是怎么念的?
宫保鸡丁/宫爆鸡丁
菠萝咕老肉/菠萝咕咾肉
煎饼馃子/煎饼果子
烧卖/烧麦
蒜苔/蒜薹
6、要说2022年最有名的一场笔墨官司,还得是“斯人与是人”之争,网友们为此吵得不可开交。细究起来,容易让人记忆混淆的文章和词句还真不少,你知道以下哪个选项完全正确吗?
A、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C、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答案:D
A选项应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B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到底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的工作人员曾做出说明称,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难发现,有时候遵从直觉,读得特别顺畅的词句并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要克服“曼德拉效应”的记忆谬误,就得学而时习之。否则有朝一日,我们可能会惨遭初中高中小朋友们的无情嘲笑:你们大人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7、2022年,《兰亭集序》又出圈了。一位意大利宇航员在社交媒体上分别用汉语、意大利语、英语引用了《兰亭集序》的名句。那么,在连外国人上太空都要发的《兰亭集序》中,这些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
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
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
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
答案:B
A、“癸”应读作“guǐ”,“殊”应读作“shū”;C、“悼”应读作“dào”;D、“曲水”中的“曲”应读作“qū”;
10月12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驻留任务的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三张太空摄影照片,并配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跨越千年,《兰亭集序》的影响力丝毫未减,再度成为时下文化热点。这道题如果填错,那就是基础没打好啊同学们!
8、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深夜,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这句和茶有关的古文中,正确的说法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____。”
A、弃其杖,化为邓林
B、得荼而解之
C、身死而国灭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B
上文出自《神农本草经》,它是最早记载了“茶”相关传说的历史文献,也是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A描述的是夸父逐日,C出自《伶官传序》,D则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发源于神农时代,跨越了浩瀚光年,与中国人息息相关的“茶文化”,在2022年以更自信昂扬的姿态,被国际社会所欣赏。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手里的七分糖去冰芋泥啵啵珍珠奶茶都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有历史底蕴了起来?
相信不少网友会一边做题一边拍脑袋:明明很多是学生时代背到滚瓜烂熟的东西,现在怎么一丁点都想不起来了?
当习惯了海量资讯信息和碎片化娱乐方式后,“学而时习之”的能力更为珍贵。愿你我都能收获曾经拥有过的答案,永远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永远坚持做个“文化人”。(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welcome购彩大厅地图 |